12月16日下午2时,马克思主义学院在科技楼三楼马院会议室举行了12月份第三次专题教研活动。活动由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学领主持,马院全体思政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此次教研活动分为四个环节:专题学习、讨论交流、工作布置、视频学习。
在专题学习环节,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丁学领带领全体思政教师学习了陈宝生部长在12月15日召开的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现场推进会上的讲话精神。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要做到“五个始终坚持”和“五个方面下功夫”。“五个始终坚持”即:始终坚持思想引领、用党的创新理论铸魂育人;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坚持战略定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斗争精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始终坚持德育先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五个方面下功夫”即:认识高度再提高一点;内容深度再钻深一点;力量强度再强化一点;评价角度再精准一点;布局广度再拓宽一点。
随后,马院全体教师就学习内容进行了交流讨论。
丁学领:
近几年国家非常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政课无疑是主阵地。如何让思政课“入耳、入心、”从而渗透在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使他们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能够真正担负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我们每一个思政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要理直气壮的向学生灌输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要利用一切优质资源,一切有效形式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把他们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强调,“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 青少年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面对海量庞杂、良莠不齐的思潮或现象缺乏分辨力,最需要我们思政教师精心引导和栽培,全面做好立德树人工作,当好学生的引路人。
周克明: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始终坚持”是关键
做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对于实现立德树人、民族振兴和国家强盛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际,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不仅强力反腐扫恶、涤荡市场秩序,使中国共产党赢得了新时代全体中国人民的空前信赖和拥护,更是从思想灵魂深处探求社会治理的根本之法,那就是强化思政课教育,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努力营造人人理想远大、信仰崇高、信念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文氛围和境界。具体怎么做?陈宝生部长强调了“五个始终坚持”:“始终坚持思想引领,用党的创新理念铸魂育人,始终坚持目标导向,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始终坚持战略定力,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始终坚持斗争精神,维护国家意识形态安全,始终坚持德育先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实践已经证明,只有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更好地发展中国,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使全体中国人民长久地把握和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而要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必须始终坚持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保持思政课教育的连贯性、一贯性、坚定性。
姜华: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政治性、思想性、学术性、专业性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学术深度广度和学术含金量不亚于任何一门哲学社会科学!”因此,讲好思政课,要强化思政课建设的“学”:第一,旗帜鲜明讲政治。思政课是政治性非常强的课程。思政课教师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工作、铸魂育人,真正做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传播者和党执政兴国的坚定支持者、实践者、示范者,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不断扩大理论视野,夯实理论功底,练就过硬本领,提升自己的学识魅力、核心素养和专业能力。第二,增强学术性、系统性、影响力。思政课教师要立足教学实践,不断积累教学实践经验,构建和完善思政学科的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学科体系,增强思政课教学的学术性、系统性和影响力,为思政课教育教学提供强有力的理论支撑和学术支撑。讲好思政课要有“学”,就是让思政课教师有坚定的政治立场,扎实的理论知识,丰富的教学经验,有效的评价导向,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全面客观立体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善于在批判鉴别中明辨是非。
张丽萍:作为一名党员教师,通过对陈部长讲话的学习,使我增强了工作动力,坚定了学科信心,拓宽了教学思路,更加明确了今后的努力目标。在学习过程中,我有以下的两点体会:
一是结合《讲话》精神,进一步认清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陈部长的讲话站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高度,准确把握“十三五”时期思政课教学的发展情况,科学指出了教育系统要深刻把握“十四五”时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他强调在“十四五”时期必须打造思政课改革创新“升级版”,努力做到“五个始终坚持”。通过对“五个始终坚持”的学习和理解,开拓了我的教学思路,加强了我的理论认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正确把握教学新形势新要求,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铸魂育人、培养有民族担当的时代新人。在以后的工作上,我将勇于接受挑战,做到务实创新、思想上位、认识到位、工作进位。
二是结合《讲话》精神,进一步了解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落脚点和努力方向。对于学习陈部长讲话精神,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而是要把讲话精神融汇贯通,落实到教育教学的实处,使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武器。陈部长在讲话中提出要实现新阶段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要在五个方面下功夫、抓落实。学习了这些内容激发了全院老师的工作热情,我们将在陈部长讲话精神的指示下凝心聚力搞教学,狠下功夫、抓落实。
“十四五”时期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对于我们思政教师来说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的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把“五个始终坚持”落实到教学中去,为“十四五”发展新蓝图贡献力量。
彭丽丽
我们要对办好思政课充满自信。党中央对思想政治工作高度重视,我们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有中华民族几千年来形成的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有我们党带领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锻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有长期以来思政课建设形成的一系列规律性认识和成功经验,有一支可信、可敬、可靠,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队伍,我们完全有信心把思政课办得越来越好。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思政教师不仅要宣讲党的创新理论、大政方针,还要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专题研讨会,淬炼党性修养,可以通过集体备课、新老互学、公开赛课等方式让思政课教师更快成长,提升教学水平。
贲庆鑫
面对处在“拔节孕穗期”的青年学生,思政课教师要有新担当、新作为,要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要使命,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以坚定的政治信仰、旗帜鲜明的政治立场,高尚的人格魅力、扎实的理论功底,理直气壮、用心用情用功讲好思政课。要始终坚持围绕学生,关心学生,把对党的教育事业的忠诚写在信仰的旗帜上,成为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信仰传承者,以大爱情怀教书育人,做好学生的人生导师,把真善美的种子播撒在学生心田,努力成为党和国家信任、学生爱戴尊敬、政治可靠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刘训坤
思政教育与各门课程的融合是构建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的重要方面,是立德育人的主要渠道,润物细无声是课程思政的最大特点。因此,作为教师,为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实现全方位育人,必须坚定社会主义理念,坚定文化自信,提高政治站位,创新教学模式,凝练教学内容,强化问题意识,构建重点突出、贴近实际教学体系,明确德育功能,突出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全过程,因势利导、创造性地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观察社会、理解人生,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作为一名专职思政老师,我今后将不断加强思想政治修养,注重在思政课程中以贴近学生实际、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结合生动新颖的案例,力求将思政课上得生动深刻,真正做到立德树人、润物无声。
王岩岩
坚定文化自信 讲好中国故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世界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中华文明有上千年的历史文化,每一个华夏子孙、中华儿女都有责任、有义务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在历史进程中,为社会主义改革建设而不幸牺牲的英雄楷模更是数不胜数,历史及现实都曾出现过可歌可泣的典型人物和事迹,如开辟丝绸之路的张骞、七次下西洋的郑和、收复台湾的郑成功、舍身炸碉堡的董存瑞、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不吃美国救济粮的钱学森、为医学事业奉献终身的屠呦呦等人。这些都是可歌可泣的传奇人物,思政课程应利用先进的人物事迹感染教育对象,这些人物多是知识渊博、刻苦专研、舍己为人的典型事例,通过他们身上独一无二的品质感染教育对象,提升思政课教学效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思政课教师要擅长讲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借助人物故事来感染学生,增强教学效果。
许宏芹
探寻有效的教学形式落实思政课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思政课既要理直气壮的灌输,也要讲究灌输的艺术,不能拘泥于死板的老师讲、学生听的旧的教学模式。无论是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还是单纯的线下课堂授课,灌输的形式落脚点应关注学生的有效参与度,和学生的同理心,以激起师生的情感双向交流。这就要求我们思政教师要做个静心善学者:学原著原文,提高授课的自信度;有效整合教材内容,讲求理论的系统性和严谨性,所有我们思政教师自身要钻研教材,教师之间要交流教材的学习心得,探寻教材和教材之间的系统整合;案例应有时代性和科学性、目的性和针对性。思政课教师要多学习,多关注社会热点。企求案例选取的精练贴切,要注意挑选能与教学内容密切结合的案例。这样就容易突破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还俊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进入新时代,中国人民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追梦途中也踏上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化国家的新征程新阶段。当代大学生要成为时代新人,就一刻也不能不重视"培根铸魂、立德树人"的基础工程。思政课是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全党全社会特别是高校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全力办好办优思政课。首先要提高站位。教育特别是高教担负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德者才之帅也,思政课在育人过程中始终居于核心地位,决不可边缘化。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年,也是两个一百年交汇点,思政课一定要在十四五期间力度再进一步、效果再上一台阶、反响再好一些。其次,要深化教学教育内容。以新思想为指导,坚持四个自信,融入四史教育,讲好中国故事,贡献中国方案,助力中国复兴。第三,改革教学形式,加强实践环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第四,加强队伍建设,配齐师资。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知行合一,不可知行脱节。最后,要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同频共振,共育时代新人。
十四五蓝图已绘就,接下来就是付诸行动让其变为美好现实。我们思政人一定要不负众望、守土有责,为助力立德树人、为伟大复兴作出应有的贡献!
范琳:会上的学习,让作为思政课教师的我收获颇多。思政课的教育教学,应该以思想教育、价值引领为首,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法治观;加强“四史”教育,坚持“四个自信”,创新课堂教学手段,进而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有良好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素养的时代新人!
会上,马院副院长周克明从期末教学工作、日常科研工作、马院每人一课、安全问题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工作部署。另外,马院全体教师一起观看了《课程思政面对面》栏目的第二期《宇宙简史》:“金课”是怎样炼成的。